段端
李梦甜
何其微
王伟
于冰
陈凯
张晓蓉
王天翼
朱翔
张贝思
陈寅
田合法
刘亚囡
朱雅菲
周霁婷
郑威
章漱凡
张璇譞
张敏
张乐妍
虞浩
杨洋
严伟
徐霁
谢悦
吴笑
吴丽娜
魏天舒
王志达
王秀岳
王姜永
王继锐
孙逊
宋莹
司雨茜
舒浩仑
施博闻
任伟峰
潘晓斌
毛雨
吕永华
刘正直
刘延刚
姜斌
郭子敬
谷京盛
冯欣
董玉青
段端,男,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制片、影视产业、好莱坞电影
拥有超过12年影视及新媒体制片管理经验,参与过院线电影、电视剧、电视栏目以及新媒体视听等多种类型项目的策划、开发及制作,并在进口买断片(批片)及合拍片领域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在《当代电影》、《电影新作》等刊物发表过数篇关于好莱坞电影研究的论文;近年担任合拍院线电影《三重威胁之跨国大营救》后期统筹、纪录片《石头记》、《第三极之植物王国》执行制片等。
李梦甜,女,工学博士,博士后,现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专委会执行委员,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数字娱乐与智能生成专委会专业委员、数字娱乐与仿真专委会专业委员,计算机图形学与混合现实在线平台(GAMES)执行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面上、社科重大,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经信委重大等科研项目。获CAD/Graphics 2023国际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计算机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CVPR、ECCV、PR上发表论文多篇,担任计算机视觉顶级学术会议和期刊CVPR、ICCV、ECCV、ICLR、ICML,NeurIPS、AAAI、TIP,TCSVT,PR审稿人。
何其微,女,查普曼大学电影制作硕士,资深电影音效设计师。中国录音师协会会员,美国⾳效剪辑师协会(MPSE)会员,音频工程学会(AES)会员 。
主要研究方向:影视音效制作、电影音效编年史、影视配乐解析、游戏声音设计
专业代表作及奖项:美国音效剪辑工会奖(金卷轴奖)最佳声音设计提名、五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声音设计奖、艾美奖入围作品《ctrl alt delete》、好莱坞访谈系列作品《Behind the Spotlight》等。
王伟,男,硕士研究生,讲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画,影视美术。
艺术创作多鸿篇巨制,注重人文关怀。作品入选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入选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壁画大展及2012大同国际壁画双年展,入选第五、六、七、八、九、十一届上海美术大展,先后六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美术创作工程:2010年上海重大文艺创作项目《惠风海上图》、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城隍庙风俗图》、2016年上海市重大美术创作项目《重回兰亭》、时代风采——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市民的节日》、日出东方——上海市庆祝建党百年美术创作项目《海上世博会》、中华家园美术创作项目《仫佬族》。并有多件作品被国家级美术馆收藏。
于冰,男,博士,主要从事数字影视技术、图形图像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项目近10项,包括上海市科委“中国历史影像资料抢救性数字修复平台”项目、腾讯优图实验室智能影像技术研发项目等,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申请专利6项(授权3项),软件著作权2项,获2019、2021年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广播影视科技优秀论文一等奖。
工作内容包括承担上海电影特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设备和技术研发、项目申报等工作;完成学院和中心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陈凯,男,硕士,讲师,法国艺术家工会注册艺术家,毕业于法国国立勒芒高等美术学院,主修艺术,从事实验电影,摄影,数字交互装置等创作。以及视频艺术,影像装置,装置,实验电影的策展及展览工作。2017年,回国任教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电影制作专业,负责上海电影特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上海电影学院动捕拍摄棚。
张晓蓉,女,硕士,讲师。主要研究领域:数字视频。并作为专业教师先后担任了多届班主任工作,具有较为丰富的教育工作经验和教育实践经验。
参与编著了教材《现代电视传输技术》。主持完成了市教委项目《数字影视后期制作系统的优化及应用》,并先后参与多项市科委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主要教授:《数字视音频技术》、《数字电视技术》、《电视传输技术》、《电视摄像》、《数字逻辑电路》《数字信号处理》等。
王天翼,男,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影制作、电影调色、特种电影、动作捕捉及虚拟拍摄等。
主要教授:本科课程《电影调色技术》、《影视摄影与照明(全英文)》、《特种电影拍摄技术》、《影视摄像》等;研究生课程《剪辑》、《数字电影技术基础》等。
朱翔,男,硕士,讲师,影视及广告导演,视觉指导,荣获上海大学教书育人贡献奖,上海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等称号。
主要导演作品:《上海大学形象片》,《上海大学“挑战杯”申办形象片》、《南安城市形象片——风华南安》、《勇敢》、《我追求,我就是大师》、《逐浪人生—奥运跳水冠军吴敏霞》等多部TVC公益广告及商业广告,纪录片《赛装节》、Discovery Channel探索频道《石头记》,并参与制作多部电影及电视剧。多次指导学生在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中国学院奖、华语大学生视觉映像艺术节、广东大学生电影节、上海大学生电视节等获奖。
张贝思,女,博士,讲师,主要研究领域:戏剧影视文学、影视改编。
研究成果:编剧作品有《理想照耀中国》、《冰雪之名》、《马鹿小姐》等。《<故事新编>中的间离与逃逸》载《社会科学战线》;《IP背景下的<红高粱>改编策略研究》载《南方文坛》;《“80后”的“后家族”书写——以颜歌的<段逸兴的一家>为例》载《小说评论》。
陈寅,男,博士,讲师,主要研究领域:电视与网络视听文艺研究、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
科研成果:先后在《现代传播》《新闻记者》《社会科学战线》《当代电影》《电视研究》《新闻界》《艺术评论》《当代电视》《民族艺术研究》《文化艺术研究》《澳门理工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次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先后参与《网络视频节目策划》《中国电视艺术史简编》等教材以及《中国艺术发展报告》《中国电视与网络视听艺术发展报告》等报告的撰写工作;先后主持重庆市教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等课题研究工作。
田合法,男,硕士,讲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雕塑艺术研究,戏剧与影视美术设计。
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及艺术创作能力,同时也参与过大型公共艺术的相关设计及实施工作。自2008年起个人艺术创作作品多次入选国家及省部各级展览并获奖;代表作品《腔调》先后入选“中国雕塑大展”、“上海美术大展”、“2017首届‘戏韵·中国’主题雕塑大赛”并获优秀奖;多篇论文发表于《上海美术》、《艺术探索》等学术类期刊。
教授课程:《素描》、《绘画》、《雕塑创作》、《中外雕塑史》、《影视造型构成》、《道具设计及制作》、《工艺美术设计》等。
刘亚囡,女,硕士,讲师,主要科研方向:演员基本素质的培养、戏剧导演创作、戏剧影视编剧创作等。
近年来,导演作品《神马都是水浒》获2012年度全国戏剧文化奖·话剧金狮奖之小剧场剧目奖;导演作品《琵琶行》为“江⻄省文化强省剧目展演”参演剧目。曾担任上海电影学院2017级毕业大戏《安娜在热带》导演;上海大学大师剧《钱伟⻓》编剧、导演;复旦大学大师剧《陈望道》编剧;东南大学原创话剧《杨廷宝》导演;2021年上海市教师节献礼话剧《清清涟漪》执行导演;出版小说《蜜友记》等。主授课程:《表演基础》、《表演片段训练》、《毕业大戏排演》、《论文写作》等。
朱雅菲,女,硕士,讲师,主要教授:《形体训练1、2、3》、《影视动作技能1、2、3》等课程。
曾出演大型原创舞蹈诗《延安记忆》;参加由陈维亚导演的大型音舞诗画情景剧《天安门》;出演“北京精神”中的“创新”篇章;参加北京舞蹈学院第三届“舞研堂”系列;当代中国舞实验剧场“尘缘”中《绿光》的表演等。2017年荣获上海第九届“申狮杯”市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担任原创情景剧《深蓝的梦想》以及上海大学原创校史剧《红色学府》形体编排指导;公开发表《孔子的国家梦—舞剧〈孔子〉作品分析》、《一个人笔下的唐朝—评舞剧〈杜甫〉》等学术论文。
在上海大学电影学院期间承担了国家留学基金委中德合作等科研项目,研究方向为多媒体通信技术及网络应用、信息安全等。目前研究领域为基于区块链的安全技术及其综合应用,包括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版权存证授权、溯源可视化系统研究等。
郑威,男,硕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影剧本和导演方向的教学和创作。
主要成果:编剧和导演了作品《鱼眼》、《上下》、《林中空地》、《暑假》、《剧场》等,获得过韩国“独立⻓篇数字电影计划”剧本一等奖、上海国际电影节“青年英才孵化奖”、台湾金马国际影展创投计划提名奖等,作品在美国翠贝卡国际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比利时根特国际电影节、新加坡国际电影节、坦佩雷国际短片电影节、毕尔巴鄂国际纪录片短片电影节等上映。
章漱凡,男,硕士,讲师,主要研究领域:故事片导演创作。
科研与创作成果有:编导短片《丽莎》获全亚洲独立电影节最佳短片、比利时安特卫普电影节最佳编剧、亚洲影人影展最佳编剧提名等奖项;编导短片《马梗子的奇妙青春》获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剧情长片、华语青年影展参展影片等奖项;监制、导演系列短剧《珍稀人类保护计划》目前全网播放量超200万次;凭编导短片《不完全真相》入围西宁FIRST电影展青年影人培训计划。
张璇譞,女,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影摄影创作与理论研究。
主要作品有院线电影《青春之骏》、《摇滚吧老爸》、《云曙碧》、《虎皮枫木》、《念书的孩子2》等;电视剧《税案风云》、《迷失》;纪录片魅力东方《滴滴醇香一片情》、《劳动最光荣》、《梦中的额吉》、《凉州会盟》等;网剧《将界》、《替身》、《爱情代替套路》、《春江水暖鸭先知》等;《MAX的遐想世界》自闭症儿童公益广告,福特汽车广告等。作品《青春之骏》获得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民族电影展,最佳制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三项大奖。《虎皮枫木》获得第十二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优秀影片,第2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影片,2015年海南电影节最佳优秀影片。《念书的孩子2》获美国第十届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和最佳演员。《将界》获2016年亚洲新媒体最佳摄影提名。发表论文:《<湄公河行动>手持摄影的风向标》、《<完美阵容>微电影摄影创作体会》、《微电影到短视频的“视觉快餐“时代》、《<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与李安的120桢》、《VR技术在微电影里的运用》等。
主要教授课程有:电影摄影技术基础,电影摄影灯光造型,影视照明,数字影像制作等。
张敏,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艺术造型及相关领域的研究。
2007年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教师高级培训班结业;2019、2020达芬奇全球认证培训师,主要担任艺术、动画、影视等方面的教学工作,期间曾获校教学竞赛三等奖。参与上海双年展、为上海美术馆制作全年度展览媒体宣传片、撰写相关论文等;指导学生创作的动画作品曾获谢晋杯动画单元优秀奖及上海电视台主办的相关竞赛中获技术奖。
张乐妍,女,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数字视效。
2015年参与《阿凡提新传》动画电影前期开发与视效制作;2016年独立制作《宝应寺泰山殿》全三维虚拟演示系统;2017年参与上海观光隧道多媒体灯光秀改造工程项目;2018年西门子上海Atellica医疗系统全景数字化展示;2018年上海浦东新区金海文化艺术中心“第二届非遗文化交流展示”;2019年六部通用车辆装备操作使用多媒体教材开发;2020年完成了常熟沙家浜唐市文化历史馆的内容设计;2020年完成了浙江海宁风景区的全景地图系统,并发表学术论文《CG中光的画外空间——时间的表达》、《数字灯光的三点灯光的深入运用》。
虞浩,男,硕士,教师,研究方向:电影摄影理论和实践创作。
主要作品有故事片《通往春天的列车》、《殓魂师》、《第三人称》、《逃不出的情人节》、《智能危姬》等;中美合拍电视剧《长河落日》;中央电视台大型专题片《穿越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故事》;玛丽黛佳化妆品广告,中南置地企业形象宣传片等。其中,《通往春天的列车》获得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提名,第24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奖提名。《穿越海上丝绸之路》获第14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国际纪录片评优单元组委会特别推优纪录片。
教授课程:《电影摄影造型创作》、《电影后期调色及DIT》、《电影摄影大师研究》、《特殊电影摄影》等。
杨洋,男,硕士,讲师,中国青年导演、编剧,主要研究方向:电影导演创作(故事片、纪录片)。
导演作品获奖成果:2010年本科毕业作品《黑匣子》获得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优秀影像作品”奖,获得中国大学生电视节最佳短片;2017年拍摄纪录片《司公》获得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铜奖,并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入围比利时欧盟国际电影节,芬兰坦佩雷电影节等,并在凤凰卫视,深圳卫视,上海 SMG 纪实频道等多地放映;长片院线纪录电影《我是城管》获得中国纪录片学院奖,获得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获得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长片纪录片提名,入围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单元,获得第24届法国沃苏勒亚洲国际电影节(VIFF)主竞赛单元提名奖,入围澳门国际电影节等众多奖项;2018年编剧长片电影《宫门口胡同二条》入选由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主办的第三届 CFDG 中国青年电影导演扶持计划(暨“青葱计划”),并完成多个电影剧本《迷途猎枪》、《牛肉面的味道》、《人民饭店》等;2019年拍摄完成院线纪录电影《四天三夜》并创作长片电影剧本多部,个人作品多次在国内国外展映和获奖。
主要授课《视听语言》、《剧作》、《纪录片欣赏》、《纪录片创作》、《导演基础》、《武侠电影史》、《剪辑》。
严伟,男,硕士,讲师。一直从事音、视频专业方面与学科基础课程的教学,曾讲授过《电声学基础》、《音响系统》、《声音艺术基础》、《音频测量》、《彩色电视原理》、《通信原理》和《数字音频处理》等专业课程,同时作为专业教师来讲授《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学科基础课程。
在教学研究和专业研究上,曾先后发表数篇工程与教学研究方面的论文;积极参与有关老师负责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与省部级科研项目。
徐霁,女,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三维角色造型,三维动画,三维动力学特效,动画短片综合创作。
曾参与上海动漫研发公共服务平台(ASP)合作项目,上海市科技创新项目“美影三剑客”项目,曾获得高校数字创意技能大赛、非遗传承艺术活化研究、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美育成果展演一等奖等获得多项奖项,曾指导学生在毕业答辩会中获得优秀毕业论文称号。在CSSC核心期刊《传媒》、《当代电视》等期刊上发表数篇论文,完成文化部文化科学研究项目《吉卜力工作室动画创作及其在中国的接受研究》,横向合作科研项目《非遗传承:土家文化剪纸艺术活化研究》,省部级社科项目五项。
谢悦,女,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内容设计和影视制作。
曾参与网剧《小野兽花店》预告片剪辑及特效制作、上海广播电视台节目录制导演团队、寒山美术馆开幕式3Dmapping制作及多项交互装置制作展项。
吴笑,男,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戏剧语言,台词训练,影视配音,影视戏剧表演。
主要教授课程:《社会表演学》、《话筒语言》,《中外经典影视赏析》等。
吴丽娜,女,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编剧理论与技法。
主要成果:参编电影、编剧类著作、教材多种,共计10余万字;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2篇,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合著教材《剧本写作元素练习方法》,2019年5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再版;策划、指导学生原创故事《色彩联想的故事》10册,已出版,获2014年度中国桂冠童书奖;策划、指导学生原创故事《酷科小子丁冬冬·科学日记365》12册,已出版,获2016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策划、指导学生原创故事《萌杰马环球大冒险》8册,2015年、2019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后续故事由21世纪出版社出版。
魏天舒,男,硕士,讲师。
编著《定格动画设计》等多部著作,同时发表国内多篇核心期刊和CCPI等论文;作品《IT'sagift》获温哥华华语电影节最佳动画和最佳创意双奖,同时入围全国美展,多部作品获得中国学院奖等多种国内外大奖;定格动画导演完成sofy(苏菲)、百梦多(好侍)、亮视点、京东、天猫、乐高、等数十部广告以及多部电影、网剧的艺术指导与监制;创作《理惠系列》、《蛹人》等数十本漫画,其中《整形师——脸》被拍成电影于2016年5月全国上映,各类漫画平台点击量接近亿次。
王志达,男,博士、国家三级演员,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歌剧艺术。
获奖情况:2013年获得意大利拉菲尼契国际声乐比赛中国赛区金奖,2015年荣获第32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新人表演奖,2017年获得《新闻晨报》颁发的“2016年上海影响力人物”大奖以及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优秀作品奖”,《我们的上海》荣获上海第十四届“银鸽奖”广播影视类一等奖。科研成果:发表学术论文《新时代声乐艺术教育探究》-评《声乐表演基础教程》并承担科研项目《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微记录》;参加了大量市级和国家级的重大演出活动:2015年跟随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出访澳大利亚,2016年参与拍摄上海城市宣传片MV《我们的上海》并被授予“中国长江旅游推广联盟”推广大使,2017年跟随上海艺术家代表团参加阿斯塔纳世博会、跟随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参加2017“中澳旅游年”文化推广活动暨“力量之声”组合演唱会、在上海旅游节开幕式演唱上海旅游节节歌《共同的节日》、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海分会场演唱《我们的上海》,2018年沪鄂琼两省一市联合推介会暨“力量之声”组合旅游音乐会,2019年天津校园行暨上海文化旅游音乐分享会、为央视《真理的味道》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大赛献唱主题曲《光芒》,为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寻找最美教师”颁奖晚会演唱主题曲《寻找最美》,2020年参加央视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晚会,2021年于上海音乐厅献唱《百年回响》力量之声庆祝建党百年专场音乐会。
主要教授课程:《声乐演唱》、《发声训练》。
王秀岳,男,硕士,讲师,上海戏剧影视学会会员,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纪录片与动画创作,现当代架上绘画、数字媒体造型艺术等。
出版画册及教材《王秀岳油画风景写生画集》、《数码媒体造型基础》发表多篇艺术创作和教育理论文章,创作多部动画短片以及纪录长片。其中纪录长片《别墅村民》入围Reel-China纽约纪录片双年展。油画作品《记忆的延续NO2》入选Inter-Youth国际高等艺术学院青年绘画展。纪实动画短片《0805》《城中村》等入选多个国内外动画短片节。
主要担任的课程有《绘画造型》、《色彩》、《摄影基础》、《动画设计》等。
王姜永,男,教师,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会员。
在剧情短片《少年与刀》担任导演、编剧、剪辑,作品获得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学生短片评展最佳剧情片奖、第4届“短路”学生短片创作比赛银奖、第10届中山大学全国DV大赛最佳男主角奖、第8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第5届造影青春·重庆民间映画交流展、2011深圳湾国际艺穗节、2011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2011圆筒大学生影像展。在剧情短片《相见》担任导演和最佳导演奖、第2届西安大学生电影节短片单元二等奖、第8届中山大学全国DV大赛评审团大奖。在纪录短片《广州天桥》担任导演、摄影、剪辑,作品获得2010南方多媒短片节年度主题“城市”银奖。在电影《略知她一二》担任导演、编剧,作品获得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2017最佳青年导演项目奖、第55届台北金马影展创投会。
在电影《冥王星时刻》担任副导演;电影《三线好青年》担任剪辑;剧情短片《老板,我爱你》担任副导演、剪辑;剧情短片《沉默》担任剪辑;剧情短片《艳遇》担任剪辑;剧情短片《最初的爱》担任副导演、剪辑;纪录片《生活万岁》担任剪辑;电影《去拉萨》担任剪辑,参与制作的作品荣获多个奖项。同时,作为评委,参评2011年广州亚运志愿者视频大赛;2012年第九届广州大学生电影节微电影大赛;2014年第十一届广州大学生电影节微电影大赛。
王继锐,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电影摄影创作与理论,主要教授课程:《电影摄影造型创作》,《电影摄影灯光造型》,《电影摄影画面创作》等。
作为摄影指导和导演拍摄过电影,电视剧,影视广告若干。作为摄影指导拍摄的作品有:《都是一家人》、《无心法师3》、《恶魔少爷别吻我》、《梦幻西游》、《不醉不归》、《鸟岛》、《极限速递》、《一样的青春一样的梦》(纪录片)等;作为导演编剧的作品有网剧《亲亲客栈不能亲》等;作为纪录片导演拍摄的作品有《而立》等。作品获得过2014年广州国际纪录片一等奖,第32届电视剧“飞天奖”(最佳作品入围奖),第25届昂热欧洲新人电影节暨中国“新人之夜”开幕影片等。具有丰富的一线创作经验,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擅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们在基础实践中形象掌握专业系统的电影摄影创作理论知识。
孙逊,男,硕士、讲师、青年导演、演员。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表演专业兼职讲师,上海市朗诵协会理事,“社会表演学管理剧场”创始人之一,教育部、国家语委经典诵读工程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导表演艺术,主要教授课程:《表演基础训练》、《表演片段训练》、《语言技巧训练》、《话筒语言》等。2011年、2019年两次获得由国家语委和教育部语用司主办的“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全国一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奖。曾主演:话剧《小狐狸》《哈姆雷特》、《萨勒姆女巫》、《破晓之光》、《渔阳薪火》等;曾导演:音乐剧《美丽人生》、3D话剧《三体2-黑暗森林》、话剧《红色学府》、朗诵剧《来自天堂的声音》等;近年来曾参演上海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大型交响史诗《曙光》、大型医学人文叙事《生命至上》等,在主流媒体及“学习强国”播出。参与编辑出版《中华经典读本》,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并为二十余部影视作品配音。创办个人公众号、视频号“深蓝的电波”,传播主旋律、正能量。
宋莹,女,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动画。
在计算机三维动画,数字绘画和游戏美术等领域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并编著出版《Maya动画制作》,《微电影创作》等专业教材。
司雨茜,女,硕士,讲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图片摄影、视觉心理、影视艺术创作与研究等。主要教授课程:《图片摄影造型AB》、《视觉思维与摄影》、《艺术心理学》等。
科研成果:在艺术领域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并参与多项横向及纵向课题;监制并导演院线电影及网络电视剧,监制多部一线品牌广告拍摄;平面摄影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并受邀在多国展览。
舒浩仑,男,硕士,讲师,硕士生导师。
首部剧情长片《黑白照片》获荷兰鹿特丹电影节休•伯特剧本奖,波兰华沙电影节NETPAC奖(亚洲影评人联盟奖)及中国独立影像展(CIFF)大奖,短片《少年血》获迪拜电影节最佳短片奖,釜山电影节最佳亚洲短片提名奖;纪录片《乡愁》获当代中国纪录片双年展的最佳纪录片奖,参展卡塞尔文献展;《挣扎》获瑞士弗里堡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入围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
施博闻,女,硕士,讲师,曾在知名后期制作公司幻维数码担任剪辑师一职。
入校以来主要讲授全英文课程《电影艺术表达》、《高级剪辑》等,讲授专业课程《影视编辑》,同时参与了校外多部影视作品,如大型医疗纪实节目《急诊室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3D记录电影《璀璨薪火》和奥斯卡纪录片获奖导演Malcolm Clarke合作短片《Byte Dance》等,具有丰富的电影制作实践经验。
任伟峰,男,硕士,任国际视觉艺术协会理事,包豪斯国际设计协会会员,深圳插画协会会员。研究方向:动画、漫画、插画。
曾出版《动漫素描》、《数码漫画》、《动画角色设计》、《动漫素描技法》、《动画短片剧本写作》、《动画原画设计教程》、《国风幻境——插画创作全流程设计教程》等专业教材;《“80后的我们”之小时候》绘本作品。成果及奖项:04—05年获得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2008年出版教材《数码漫画》荣获国家“十一五”重点推荐教材称号;2009年获得第九届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中国青少年艺术节南方赛区青教组漫画类十佳作品奖;2011年 “李宁变无惧”特邀艺术家身份参展,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随意的记忆”,获得全国数码画“学院奖”银奖;2012年获得上海市科学与艺术应用成果奖,上海市学生动漫大赛优秀指导奖;2013年作品入选“心心相印—韩国illustration学会”北京邀请展插画展;2014年参与苏州创博会全球首届水墨漫画作品展览,在上海K11美术馆展出插画作品《育雏》;2015年作品《预言》获得第七届全国美育成果奖个人成果奖一等奖,荣获第七届国际儿童书画大赛组织指导奖金奖,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博览会优秀指导老师奖,负责主持设计上海静安区吉祥物设计;2016年作品《预言》获得全国插画艺术双年展铜奖(CIB2015),作品《预言》入选第十四釜山国际环境艺术节;2017年插画作品《花木兰》被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永久收藏,作品《预言》获得沈阳市第十届动漫原创大赛最佳作品奖;2018年作品《上下五千年》获得全国插画艺术双年展铜奖(CIB2015),作品《上下五千年》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参与“中国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作品《预言》获得CGDA Design Award 2018 优秀奖、2018 ICVA Awards提名奖、国际艺术设计大赛(IADA)美术作品组优秀奖并入选全国美展——首届中国插画艺术作品展,作品《上下五千年之盘古开天地》入选第二届当代国际水墨设计展,获得上海市学生动漫大赛优秀指导奖;2019年作品《石狮子的眼睛红了》入选全国美展——第二届插图艺术展。
主要教授课程:《影视概念设计》、《动画数字基础》、《动画角色设计》、《动画短片创作》。
潘晓斌,男,研究方向:电影摄影,电影剪辑,电影导演。
积极涉足制片、编导、导演、摄影等创作部门,创作出的影视艺术作品类别十分丰富,涵盖电影、网络电影、纪录片、网剧、广告及宣传片等。形式多样、题材新颖作品多次参展国内外大型电影节活动,如其拍摄的电影参展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澳门国际数字电影节、奥林匹克美术大会数码艺术大展以及中国西部国际电影节等;细腻的表达方式,流畅的镜头语言,独到的叙事角度使得作品获得了众多荣誉奖项;同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厅级纵向研究课题。
主要教授课程有《镜头语言》《剪辑技术与技巧》《纪录片创作》等。
毛雨,女,教师,研究方向:古典音乐赏析、二胡技法演奏、电影音效合成效果、和声学、配器法。主要教授课程:音乐编创、乐理基础、视唱练耳、世界音乐史。
吕永华,女,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编剧技法。
学术成果有:合著《剧本写作元素练习方法》;参与写作《读电影》、《世界影院动画精品解读》等。
刘正直,男,硕士,讲师,主要讲授《表演基础训练》、《表演片段训练》、《毕业剧目》、《影视视听》等课程。
主演戏剧:《两个人的法式晚餐》、《请你对我撒个谎》、《疯狂KTV》、《桃花女破法嫁周公》、《黄粱一梦》、《梦行者》、《卤煮》、《朱丽小姐》、《麦克白》、《西游记》、《未完待续》等;主演影视作品《青青的大雾山》、《不吠》、《澄江情缘》、《关工委主任》、《我和两个TA》、《夏天的骨头》;导演戏剧作品《科利奥兰纳斯》、《拳王》、《师途》、《仲夏夜之梦》;制作戏剧作品《安娜在热带》;发表学术论文《当代实验戏剧表演研究》、《经典老电影与实验戏剧互动的新思维》。
刘延刚,男,硕士,讲师。
多年来累积了丰富的艺术教学经验,指导学生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各种奖项,职业艺术家。1994年开办个人工作室莫干山路五十号,举办各种艺术个展,联展,艺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展。
姜斌,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影视剪辑与影视包装。
教学科研成果: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研究》第二卷编撰工作,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第十、十一章);2010年,参与编写凤凰传媒出版社《影视动画后期编辑与合成》(第四章);2010年,上海市精品课程《影视剪辑》项目组成员;2011年,文化部纪录片《节日志•赛装节》项目组成员;2013年,上海大学形象宣传片(策划、特效、剪辑、较色等制作部分);2015年,"挑战杯"申办宣传片——上海大学挑战杯申办宣传片;2016年,上海电视台SMG五星体育2016年欧锦赛系列片头《荣耀法兰西》;2017年,上海电视台SMG五星体育《志向远方 为梦勇敢》公益广告;2018年,上海电视台SMG五星体育《爱在弦上 为爱而战》公益广告。获奖情况:2004年设计作品《花器》入选“十届全国美展”,漆艺《高腰花瓶》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05年作品《壮志骄阳》获第六届江苏省体育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2008年参与数字电影《生死诺言》获得“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特效制作部分);2009年《电视频道整体包装设计》“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荣获高教文科组优秀;2011年纪录片《赛装节》澳门国际数字电影节最佳纪录片(任剪辑师、视频包装);2012年作品《雨巷》、《乡愁》分别获得第六届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专业类二等奖;2020年动画作品《拯救》国青杯第四届艺术设计大赛优秀创作一等奖。
主要教授课程:设计构成、剪辑艺术与实践、影视特效片创意与制作等课程。
郭子敬,男,硕士,教师,导演作品:《卧底归来》、《深渊行者》、《杠杆》、《锦瑟》;编剧作品:《卧底归来》《深渊行者》、《杠杆》,《兵贼之约》。
谷京盛,男,硕士,教师,2011年加入日本铃木剧团,并获得铃木忠志先生亲自授权“铃木演员训练方法”导师资格。主要研究方向:戏剧影视表演,表演理论研究;主要教授课程:《表演基础训练》、《表演片断训练》、《表演工作坊》等课程,主要作品:《大鼻子情圣》、《辛德蕊拉》、《咔哧咔哧山》、《朱莉小姐》、《理查三世》、《倒数第二个人》、《玩坛者说》、《繁花》、《低智商犯罪》等。
冯欣,女,硕士,教师,研究方向:动漫策划和动画编剧。
曾担任多部影视剧和短片的策划和编剧,原创动画电影剧本《脂肪大作战》入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首届青年剧本与创意大赛,原创动画电影剧本《FAT狂想曲》入围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青年编剧特训营。
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科研实验短片的策划和制作;参与联合编著教材《动漫策划概论//“十二五”普通高校动漫游戏专业规划教材》;参与编辑《2009-2010(文化部)中国动漫受众调查研究》课题报告;发表了《“万箭穿心”影片分析——真实下的非真实表现》学术论文,同年被收录进书籍《电影频道出品电影2013》;论文《5G时代下的民族元素与创新探索——动漫的内容变革按下加速键》获得第二十届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教师论文奖二等奖。
主讲课程:《动画概论》、《动漫策划》、《经典动画片赏析》等。
曾获得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三等奖,本人指导的《大鱼海棠》管弦乐作品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器乐合奏甲组三等奖、上海市中职合唱比赛二等奖,获得“改革春风四十载,青春筑梦新时代”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红五月合唱比赛一等奖。通过多年来大学生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体会,发表专著《影海品音:现代电影音乐鉴赏》,学术论文《深化“以美育人”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