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电影美学、导演理论、电影史等。曾从事电视节目导播、编导、电影杂志记者等工作,指导学生短片作品,获“谢晋杯”学院奖。主要教授《外国电影史》、《法国电影研究》、《欧洲电影大师作品分析》等专业课程。
陶斌,男,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动画实践创作及理论研究。科研成果有纵向项目: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课题《上海早期动画电影研究(1949年以前)》,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好莱坞动画电影研究》,参与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新媒体语境下上海无纸动画研究》,参与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表演艺术研究》;横向项目:曾参与国内外多部动画系列片的制作,动漫作品《朋友》前期角色造型设计方案动漫作品《...
何欢,女,硕士,国家二级演员。曾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工作,拥有15年舞台表演和镜头前表演经验。参加演出的国内外舞台剧、话剧达30余部,共计500余场。这些舞台剧、话剧曾巡演于多个国家及地区。话剧代表作包括:《暴风雨》、《雾都孤儿》、《乌合之众》、《茶花女》、《红与黑》等。主要教授课程:《西欧戏剧史》等。
罗业云,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动画电影、数字媒体艺术。出版数字媒体艺术相关专著1本,影视广告创意与制作、动画创作教材2本;在《当代电影》、《装饰》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媒体视域下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开发研究”,承担多项影视相关项目的创意与制作,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
屠楠,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伟长学者。主要研究方向:电影美术、舞台设计等。与陈凯歌、王家卫等著名导演多次合作,担任包括《妖猫传》、《我和我的祖国-白昼流星》、《繁花》等多部影视剧美术指导、美术总监。担任襄阳唐城艺术总监。曾获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奖、第12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美术指导奖、第55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提名。主要教授电影美术相关课程。
陆伟,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伟长学者。中国电影美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襄阳唐城总设计师。主要从事电影美术设计、当代艺术创作、建筑与园林研究、写作等。电影《妖猫传》美术指导,获第12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美术指导,第55届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提名,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电影《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美术指导;电影《椒麻堂会》美术顾问,第74届洛迦诺国际电
黄剑波,男,博士、高级实验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艺术类本科招生主管、上海电影特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办公室主管。主要研究方向:艺术理论与图像研究。目前主持省部级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五代十国墓室壁画的图像意义及其世俗化研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艺工融合背景下电影特效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抗战艺术史”子课题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
张嘉亮,男,硕士生导师,高级工程师,动画电影制片人,特效导演,动捕技术总监。曾代表中影特效公司,担任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的电影《狼图腾》的视效总监;获2015年金鸡奖最佳故事片,金马奖最佳视觉效果奖;参加动画故事片《风语咒》三维动画制作,获2019年金鸡奖最佳美术片;与美国Profile公司(《阿凡达》的数字特效拍摄公司)合作拍摄大型明星演出虚拟偶像电影《爵迹2》,担任动捕总监;北京派格太合文化发
曲丽萍,女,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影视产业、影视创作、影视制片管理。科研成果:在研究领域中,被各级政府采纳决策咨询报告30余篇;在创作领域中,担任多部影视作品制片人,近年致力于纪录片创作,担任《第三极之植物王国》、《石头记》等多部纪录片撰稿、制片人。
刘兆君,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黑龙江省影视艺术中心副主任,参与创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字影视制作专业。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会员、上海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美术、影视摄影、后现代影像。摄制影视剧《聊斋》、《封锯以后》、《孝子贤孙》、《赵尚志》等影视作品数百部,其中影视剧《隆冬》获东北三省第七界电视剧金虎奖“最佳摄像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