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第八大学荣誉教授苏珊•利昂德拉-吉格与北京大学李洋教授来我院讲座

创建时间:  2018/04/02  倪瑜   浏览次数:

3月27日下午,巴黎第八大学荣誉教授苏珊•利昂德拉-吉格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洋来到我院进行了一场讲座,主题为"法国新浪潮的遗珠——让-达尼埃尔•波莱的《地中海》"。
主讲人苏珊•利昂德拉-吉格教授是法国著名电影学者,主要从事电欧洲现代电影史研究、现代电影美学研究和西部?历史研究,撰写和主编学术著作20余部。嘉宾李洋教授主要从事欧洲电影史、电影理论与西方当代艺术理论的研究。

讲座的第一个环节是主题演讲。通过对一部新浪潮时期并不为人熟知的电影《地中海》的介绍,苏珊教授开始了她的演讲,该片是法国导演让-丹尼尔·波莱完成于1963年的作品。她认为,《地中海》这部影片之所以值得一提,是因为它代表了法国新浪潮时期涌现出的诸多电影创作方法、电影形式风格中一个不十分主流,但却别具一格的方向。苏珊教授从两个方面阐述了这部影片的独特性,从主流叙事电影发展的角度看,《地中海》是一部完全取消了故事情节的影片,而从法国新浪潮以及1960年代法国的时代背景看,《地中海》又是一部与当时流行的社会纪录电影、报道式电影以及"战斗电影"迥然不同的作品。由这种既非叙事,也非一般意义的纪实的电影创作取向出发,《地中海》通过它独特的影像营造与剪辑,结合由作家撰写的解说词画外音与配乐,试图完成常规叙事电影方法之外的某种电影形式,苏珊教授称之为"哲学电影"、"散文电影"。
在谈到影片的形式特征时,苏珊教授强调了影片在通过剪辑组接各种不同的影像时显示出的思想性,影片既没有简单地按照地中海沿岸的地理空间展现不同的影像内容,也没有按照叙事的逻辑在不断重复出现的影像中表达时间进展的意味,而是通过精湛而准确的剪辑将一系列带有历史与当下、古代与现代、流逝与定格、永恒与瞬间意味的影像片段组织在了一起,以一种非时间性的散文形式表达了某种对于时间的感知和思考。

在第二环节的对谈中,我院程波教授同苏珊教授、李洋教授就《地中海》这部影片、法国新浪潮以及六十年代法国社会运动等主题交流了看法。李洋教授从"世界的影像"和"思想的影像"两个对应的概念出发,认为一般的叙事电影,多属"世界的影像",而"思想的影像"则是一种抛弃了叙事电影的内容与形式的另一种影像,而《地中海》就是一个不太为人熟知,但十分典型的例子。

在演讲的第三环节,苏珊教授、李洋教授与程波教授同现场同学进行了提问交流。同学们的问题包括在当下重提《地中海》的意义、影片中的音效以及非叙事性影片的文体等,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的问题得到了苏珊教授的赞赏与细致回复。
传统世界电影史提供的叙事电影框架在理解新浪潮谱系丰富、方法多样的电影作品时往往限入困难,而本次讲座则正为我们提供了看待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一个新视角。

上一条:电影《红海行动》主创团队做客上海电影学院“光影中国”德艺双馨讲坛

下一条:电影《红海行动》主创团队做客上海电影学院“光影中国”德艺双馨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