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2日晚,在见证中国电影近百年来兴衰历程的上海大光明电影院,上海电影学院院长陈凯歌导演的贺岁钜制《妖猫传》奇幻登场。自影片筹备、开拍以来,就备受瞩目,奇幻盛唐的概念、目眩神迷的视觉体验,令师生无比期待。今晚,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及全校近1800名师生共同观摩了凯歌院长作品,并在观影结束后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点映会。
创作与影评良性互动 点映会别开生面
与传统的电影点映会不同,本次《妖猫传》上海点映会既邀请了电影主创团队成员之一演员成泰燊,"幕后"创作人员、美术指导屠楠,还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作协理事、上海电影评论协会副会长毛尖,上海电影学院教授程波等影评人、学者同台讲述关于电影台前幕后的故事,通过一场创作者与影评人的互动、对话,在感官上的一次饕餮大餐后,提升了师生对电影创作的理性认知。

陈凯歌院长在学院建设规划研讨会上就曾指出"对于电影来说,枪杆子就是创作力量,笔杆子就是评论力量。"上海电影学院致力于为中国电影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培养电影创作人才和专业电影评论人才,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学科是上海市高峰学科,也是上海大学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
此前,上海电影学院就与上海电影评论学会联合,以凯歌院长新作的上映为契机,集结了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以及上影集团、上海文广传媒集团、解放日报、上海大学等单位的影评人、专家展开了专门的研讨交流。与会专家表示,在中国电影市场不断增大,电影创作对社会大众影响力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电影评论如何与电影创作之间形成基于客观性和学术性的良性互动关系至关重要,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既能够为电影市场指明前景,也能为电影创作提供指向;电影在创作的过程中开辟的新途径、新道路也为电影批评提供新的范本,两者相辅相成,良性循环,促使文艺工作者产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作品。
执著呈现传统文化原型 自信讲述中国故事

电影《妖猫传》改编自魔幻小说《沙门空海》,不同于以往人们对历史剧的旧有印象,此次《妖猫传》打造了一个前所未见的奇幻盛唐,以诗书大唐为背景,用超乎想象的奇幻方式,重新演绎传奇历史,既有人们熟知的白居易、长恨歌、唐玄宗和杨玉环,也有妖猫、有幻术、有法师、有奇案。关于唐朝,诗书文化最让人难忘的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关于唐朝之美,最让人留恋的是"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玉环,浪漫主义的最高境界,盛唐的最美象征,作为大唐的符号,他们不是我们书里的角色,确是盛唐时代无可替代的人物。陈凯歌导演说"电影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个冒险",他希望把《妖猫传》这部电影变成具有中国文人画风的长卷,在大家面前或疾或徐的展开,让大家感觉到什么是中国的美。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也应当为那个时代所骄傲,自豪,关于被限制的想象力,值得我们一同去《妖猫传》中找寻。"他认为"在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哪些是我们不应该遗忘的,这就是中国画风,用什么东西替代爆米化大片,用什么东西证明中国电影在逐渐进步,这可能要跟我们绚烂多姿的唐文化有一些连接,可能才能够有一个新的途径、新的道路可以被开辟出来,这个是我在拍《妖猫传》整个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妖猫传》原作《沙门空海》梦枕貘给予了电影极高评价,他说"我看到这部作品以后,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梦想成真。实际上在去年的时候,之前我也是曾经到过外景地去过一次,当时我走在唐代的街道上,感觉这绝对不是一个外景,简直就是重新建造一个大唐盛景,我就像穿越一样,在历史当中行走。"
历经岁月磨砺 匠人情怀打造绝美史诗

《妖猫传》筹备长达6年,拍摄5个多月,后期制作近1年,是导演及全体主创用匠人情怀打造的一部绝美史诗。导演陈凯歌与编剧王蕙玲用五年时间打磨剧本,翻阅大量古籍史料极尽考证钻研;美术指导屠楠、陆苇,从2011年开始全身心投入,历时六年完成了占地550亩的恢宏唐城,种了两万棵树;摄影指导曹郁用充满挑战又极其创新的光效给镜头画面赋予灵魂,设计八种光效前所未有;造型指导陈同勋,凭合作的《梅兰芳》斩获金马奖最佳造型设计后,再度携手,共同呈现精美华丽的全新盛唐之美。此外,后期制作过程的每一环节,包括视觉特效、主题音乐,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导演和幕后团队的严苛标准、较真态度,最终诞生这部电影成为突破国内奇幻大片制作标准的银幕奇观。无论皇宫的金碧辉煌,还是民间的灯火璀璨,亦或充满烟火气息的百姓日常场景,都在电影中以极其考究的镜头一一呈现。而在史料中象征着唐建筑巅峰之作的"花萼相辉楼",更以"荣/枯"概念被再现于世,更添奇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