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中国戏曲发展研究中心在杭州举办
国际戏曲学术研讨会
2011年10月15日至17日,由上海大学中国戏曲发展研究中心和浙江文化艺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国际戏曲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金冠军教授、执行副院长郑涵教授、浙江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黄大同教授、副院长蒋中崎教授、上海大学中国戏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朱恒夫教授出席了会议。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与台湾、香港及中国大陆四十余所高校(院所)的六十五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中华戏曲文化遗产保护与改革创新方略。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六十七篇,集中反映了当前戏曲研究的最新成果。
南京大学著名学者吴新雷教授在会上就前两年刚发现的顾瑛史料进行了考辨,对公开发表的顾氏族谱的照片提出了质疑。中国传媒大学的周华斌教授通过对词、曲、乐、腔四者关系的分析,探讨了曲牌对戏曲的制约与放开。复旦大学的江巨荣教授细致地阅读了清代有关抗倭的三部传奇作品,并阐释了王翠翘故事在抗倭传奇中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的赵山林教授裒辑了上海文人日记中的有关戏曲史料,并从这些史料来探讨上海昆曲的传授。武汉大学的邹元江教授解读了在日本新发现的《梅郎集》,认为"票友家族"对梅兰芳的演出影响甚大。河南大学的长大新教授从"非遗"的角度,论述了豫剧及其他地方剧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湖南艺术研究所的邹世毅教授全面梳理了近三十年的戏曲发展概况,并分析了当前戏曲的生态状况。厦门大学的郑尚宪教授调查了福建竹马戏,介绍了竹马戏的源流以及"跑四喜"和"弄仔戏"的特色表演。中国戏曲学院的海震教授从"口传心授"这个词汇入手,论证了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方式,认为"口传身授"比"口传心授"更准确些。中国戏曲学院的王绍军教授以舞台调度为例,通过程式的解读,认为中国戏曲舞台调度是一种移动的太极。扬州大学的陈军教授介绍了老舍先生的戏曲和曲艺创作,并分析了老舍先生的戏曲、曲艺改革理论。香港中文大学华玮教授、台湾中央大学洪惟助教授分别论及牡丹亭的情色审美与昆曲在台湾的活动考据等问题,新加坡戏曲学院原院长蔡曙鹏博士谈论戏曲在海外的传播现状及新加坡戏曲走向世界的经验,韩国高丽大学田耕旭教授论及韩本山台戏与汉百戏的渊源关系,日本多摩美术大学三上敏视学者论述神乐在民间的传播状态等。除了上述的专家外,还有多位专家的精彩发言。可以说本次会议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朱恒夫最后总结本次会议,认为本次会议有三个特点:层次高、信息丰、新人多。吴新雷教授评价这次会议时说道:"这是十多年来我所参加的学术会议中,最有学术性的一次会议。"(任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