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善是将心比心的过程
——记香港福慧美国赵氏廷芳基金与上海大学学生座谈会
文/记者团 刘慧莹
2015年4月28日,香港福慧美国赵氏廷芳基金的赵元修先生与辜怀箴女士来到上海大学,于乐乎新楼举行座谈会,看望受到基金会资助的40名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子,并与他们亲切问候。其中,大四年级即将毕业的学子进行了自己近期情况与未来规划的报告。赵元修先生与辜怀箴女士对这40位学子给予了期望,对他们致以人生启迪,赠送了毕业礼并与他们一一拥抱问候。
香港福慧美国赵氏廷芳基金资助我校学生长达八年之久,起步于影视学院,而后发展到与上海大学的12个院系进行密切合作,每年资助我校40名来自不同学院的优秀学生。时至今日,接受香港福慧美国赵氏廷芳基金会资助的学生毕业了一批又一批,在各自行业领域都展示了杰出的才华。而基金会的掌舵人赵元修先生与辜怀箴女士,每年四月和十月都会前来看望这些受资助的学生,与他们进行学业与生活上的交流。每年四月与十月的会晤成了赵先生与辜女士的例行"传统"。
今年四月,赵先生与辜女士再一次来到上海,与这群被资助的学生会面。两位为在场的每一位学生带来了星云大师执笔的著作《人生是苦,苦就是福》,并就福祸相依,苦尽甘来的道理,现场以一位16岁美国男孩设计图书压缩软件,被雅虎收购的案例为代表,激励在场的同学们把好人生的舵。辜女士说,在选择朋友,工作,成家的过程中都面临"苦"的折磨,然而将"苦"转化为"福",人生就得以幸福。她说一个女孩子曾经对她的母亲讲自己丈夫的缺点"他的缺点像星一样多,但他努力工作的进取心犹如太阳,太阳出来,这些星星就不见了"。辜女士以此来劝勉在座的同学们不要担心苦难,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辜女士手中有一份在场同学的名单,每一位收到资助同学的姓名、照片和基本资料都登记在案。辜女士与赵先生对自己资助的同学并不单单施以物质的资助,而且定期交流,生活上成为可以倾诉不悦,分享喜悦的长辈。
来到现场的大四同学,为这两位长者做了自己成长经历的汇报,有的经历考研的失败;有的已经拿到录取通知书;有的已经在开公司做项目,开展旅游和公益项目;有的离开自己实习岗位,继续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栖息之处……多数大四的同学提到,应当利用本科时间多读书,无论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还是"人丑就该多读书"的理由,大家共识了学习与积累的重要性,认为 "坚持运动,学习一门才艺,因为这样可以保持身体和灵魂两个都在路上"。同学们各抒己见,各自勾勒出自己的人生蓝图。
赵元修先生在座谈会结束之际做总结,他说来日方长,年轻人不要怕失败,把握当下,错了就错了,但是要吸取经验。他还对喜欢玩游戏的同学说,玩具会上瘾,要培养好习惯,因为好习惯是一生的财富。赵先生戏称上海大学宝山校区的"宝山"是一座金矿,同学们要去挖掘财宝,不要只在学校里读书。然而,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把心清净下来。
短短近一个半小时的座谈会匆匆结束,赵元修先生与辜怀箴女士请同学们在乐乎新楼餐厅就餐,并且亲切交流。尽管相处时间短暂,但两位长者的关切却深深印刻在同学们心中,临走前,很多女孩子与辜女士拥抱告别,亲切地称呼二位"叔叔,阿姨"。两位老者为同学们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资助,更是一种爱心与人生经验的传承。
在这里,没有了年龄和疆域的界限,爱的传递不需要外界附加条件。两位长者播撒下的爱的种子,一旦在青年人心下埋下,便深深扎根,爱心便得以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