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技术学院2012年本科教学研讨会综述

创建时间:  2012/12/31  罗清池   浏览次数:

许正林

 

为深入贯彻与落实上海大学大类招生改革的精神,深入研究当代社会背景下影视传播人才需求的新趋势,探讨影视传播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案,总结大类招生改革一年来的课堂教学探索与课外实践环节设计的经验,提高本科教育的质量,促进本科教学水平的提高,我院2012127日召开了本科教学专题研讨会。会议特别邀请了上海大学教务处长万旺根教授和教育部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李良荣教授到会指导。

万旺根处长发表讲话说:"2011年我们实施大类招生,也引起一些反响,许多学校也来交流,实际上我们也遇到许多的问题,今年大二的学生到学员中,对接性、学生适应性,进取精神的下降,学院的动力在哪里?"万旺根指出,要提高人才素质,就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与国际接轨,同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课外实践能力。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疑虑:如何既能按照国家的要求,又能牢牢抓住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机会,来合理地设置我们学校的专业;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如何锻炼同学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

复旦大学李良荣教授做了专题发言,对新闻传播学的教育和科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学院的兴旺与院领导、教师有关,在他们有多大精力投入在教学、科研中。"他说,现在的新闻学教育,都是围绕传媒走的,但目前传统媒体的比例在不断的下降,大部分学生的毕业去到了各种行业,因此教学科研应该走向公共传播与社会沟通。同时新媒体涉及领域越来越广泛,虽然这让人们的沟通越来越便捷,但社会流动停止,阶层封闭,相互几个阶层之间不能沟通。他认为,本科、研究生要有四种基本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敏锐的抓住信息,调查研究,从而揭露真相;分析,尤其是判断的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包括了口头和现代手段的表达,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字表达,但目前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在下降,表达清楚的能力在下降。针对科研问题,李良荣说:"我们现在的科研主要集中在传统媒体,而新媒体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如何利用网络治国理政,国家呈现在新媒体下存在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而新闻传播学的根本使命在于沟通,从小新闻走向大传播,是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

本次本科教学研讨会探讨的主题涉及四个方面:大类招生与影视传播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人文通识教育与研讨课通识课教学方法,本科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研究,新闻传播教育的国际视野。研讨会不仅涵盖教学实践中具体方法的经验之谈,也包括了对当前形势下教学体系的设想与建议。

一、    大类招生与影视传播创新人才培养探索

大类招生计划的提出,是根据当今人才需求和培养进行的调整。许正林认为,当前我们的人才培养环境面临着重大挑战,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法都已经成为教育部门的自觉话题,现在强调的是自然科学、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如何将影视学院的专业优势与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上海大学在2011年实施大类招生政策之后,影视传播学院也必须在招生政策针和培养方案上进行适当的调整。教育部最近正式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把工程系原有的两个专业‘影视艺术技术’和‘影视艺术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方向)调整到工学计算机类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影视工程系的杨卫英在《专业目录调整后培养计划的设计思路》中写道:"工程系的专业既然调整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归属于工学计算机类,它的宗旨就是培养兼具技术素质和艺术素质的现代媒体技术人才,可适应新媒体艺术创作、网络多媒体制作、广告、影视动画、大众传媒、房地产业的演示动画片制作工作。"据此,学院不仅要正视这一变化,更要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以更好地顺应这一趋势。

许正林认为目前本科教育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和基本理论素养,而新闻机构、影视机构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要求却很高,如何建构实践教学体系是当前颇为紧要的任务。许正林梳理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创业式实践教学模式、剑桥大学为代表的科研式实践教学模式、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为代表的企业式实践教学模式后,分析了实践教学的国际趋势,并根据专业与实践教学类型的对应关系描述我院实践教学的基本关系与平台建构。许正林进一步提到,虽然专业的性质、特点不同,专业实践和教学的内涵也有差异,但是各个专业的实践教学结构确实一致的,可以分为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践两大部分。影视学院影视实验教学中心承担学院各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任务和课程实习,利用自身优势建构专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推进影视传播实践教学平台资源建设。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价体系可以将观察教学效果的目光有教师转向学生,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来反映教师的教学情况,在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设计中要注意运用好所有有效数据,最终达到培养人力资源能力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在大类招生的背景之下,翁志清认为,应合理调整和完善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突出专业培养特点,而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实用性人才,必须突出应用性强的优势,在一些专业课程中,需强化动手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课程设置之间也应加强必要的配套和衔接,做到一脉相承,进而推动专业建设的不断完善,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

广告系的三个专业都属于应用性学科,要求学生在掌握学科原理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的方法和技能,因此,郜明提出"应用性学科课程体系模块化建构"这一设想。模块化教育模式以"MES(模块式技能培训)""CBE(能力本位教育)"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而我国总结出了相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的教育模式,即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正规全日制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于广告系现有三个专业的培养方案,是符合其应用性的科学特点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的逻辑程序有四个:专业需求分析,专业技能分析,教学模块设计,教学模块的教学组织实施。而按照内在逻辑程序要求设计出来的课程,侧重对学生关于所学专业的专业需求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很快进入专业岗位要求的角色。

改革的目光当然不能仅限于校内课程的改进,王毅敏《大类招生模式下影视工程系校外实践改革思路》中说:"大类招生模式下影视工程系本科高年级校外实习,除了学生本身的态度,还存在两类问题,第一是专业实习和毕业这两门实践课程,缺乏足够的实习基地,并且一部分单位实习质量不能保证;第二是校内理论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如何兼顾。"

查灿长《我国高校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的实践路径》中提出:"教学、科研与产业化,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产物。建立以高等教育与科研一体化化并与产业化紧密结合,是世界各国推行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任何一所高校都是以教学、科研、管理为工作中心和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有效管理为核心内容,来广泛开展各项活动的。可以说,这是现代高校健康、和谐发展的永恒不变的主题。"

在纵观我国高校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的现状、问题和成因,分析我国高校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的内外因素、探究国外高校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查灿长整理出我国高校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的实践路径: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的价值取向,组合一支优质的教师团队,树立团队的科学理念、前瞻意识和合作精神、科学定位并加强团队成员间的练习和沟通;高端的教师素质是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的基本要求,建立专业化、国际化、创新型、团结协作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科学的管理制度是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的制度保障,加强制度建设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需要,也是提高团队内部管理水平的需要;永续的创新精神是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的不竭动力。

大类招生也引起了一些质疑。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可能被放到艺术招生范畴,孙永超认为,或许这意味着很可能以后不能从正常考试渠道去吸纳优秀人才,改革可以调整艺术门类,但所需的学生不仅是艺术类学生,也应向泛文科甚至是理科敞开路径,尽可能的吸纳对编导专业有兴趣的学生,从而使整个学科体系趋于完整。郝一民也认为,大类招生对新闻理论课的伤害很大,而且对整个新闻传播专业的伤害都很大,因为原本应该在入学之初就树立起来的专业理念,要延迟到大二开始,而此时的学生们对新闻传播几乎没有概念。对于大类招生的背景下的教学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人文通识教育与研讨课通识课教学方法

钱伟长校长曾明确提出来要拆除四堵墙:教育学之间的墙、教学科研之间的墙、各院系之间的墙、还有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学校秉承这样的办学理念,在2011年实行了大类招生和通识教育改革。通识教育重在""而非"",因为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它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而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得到了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可以说,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

上海大学通识课采用"一本名著带动一门课程"的形式,陶建杰以《风云人物采访记:法拉奇的智慧》为例,从课程定位、教学模块设计、教学实践创新三方面,探讨了在上海大学大类招生改革背景下的通识教育特点,即课程定位兼顾知识普及与专业分流兴趣引导,教学模块设计要围绕实例自成系统,创新活动要贯穿教学的始终。由于每门通识课都只有十讲,因此陶建杰将课程分为新闻学概论、法拉奇其人及采写特点和法拉奇的经典采访案例及其他议题三大模块。而在具体授课时,也要采取一些新鲜的方法和创新的细节吸引同学,比如课前用一刻钟的时间与同学分享新闻、作业反馈等,贴近学生,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几种到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上来,期末会给学生加上3——4小时的"作业点评课",通过面对面的点评,以期让学生有所收获。

汪洋引入"博雅"概念,将这一概念与他所讲授的"性别冲突与广告"结合。博雅教育是一种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的是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后兴起于欧洲,逐渐被世界各国接受并应用于实践。而今天,基于"博雅"理念,建立起了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教育精神和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在价值观层面、人格层面及行为道德习惯层面的综合素质,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博雅内涵的人。

广告性别价值观教育的目的在于大学生对应用性别广告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时,既学识广博、擅长融会贯通,又不流于陈俗、拥有较强的主体意识,且具有包容之心。这类教育力求将各学科打通,实现多学科交叉综合教育,有利于启发大学生自主思维理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另一层面上说,这类教育也将真正的性别平等观念、多元化的性别意识和性别价值观引入课堂,对大学生中出现的各种性别相关问题答疑解惑,也号召大学生依靠自身努力,自强自立,完善自我;同时,让大学生在对性别广告的解读中构建正确的性别价值观,重建社会广告文化品位,逐步完善自我,真正实现两性平等。

张莹认为,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的传授和获取变得越来越没有障碍,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今社会人文精神的缺失。如何使教育回到其本源上来,如何通过教育使人成为"人",是当今教育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上海大学自2011年起实施大类招生政策,通过通识教育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文大类课程占到总比重的50%,开设文学与艺术类通识课程,可以提高感受力、突显人文意识,倡导博学多才和创新精神。张莹讲授的《电影音乐欣赏》以专题形式为主,每次课程涉及一个专题或是专题的一个方面,注重让学生获得切身感受。为了让学生开阔视野,每次课都会根据内容作相应拓展,不仅局限于电影音乐,更衍生至历史、宗教、民族背景等相关知识;同时课程也会紧随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调整变化。通识课程也可以让老师突破狭隘的专业视角,带给学生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特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张莹认为,要以"人"为中心,培养学生有效思考、清晰沟通,明辨是非和辨识价值的能力,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刺激他们的求知欲;最后也要善于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的课程管理。汪洋也认为,可以通过开辟网络第二课堂,实现校内校际间资源共享等途径来提高教学质量。

三、本科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研究

通识教育贯穿于本科教学中,作为引导同学们入门或开拓本科生视野的课程而言,如何提高本科教学的效果,也是老师务必要关注的重点之一。研讨会上,各位老师以所授课程为例,以切身体会为源,分享了他们对于本科教育的感受和思考。

广告本科教学上有着丰富经验的张祖健教授,讲述了他教学改革的原因:"广告学一位认真好学的女生在校长信箱中抱怨,有些课程教学力太弱。"因此,他根据已有的教学环境硬件配置和学生对课程改革的愿望,逐步改进本科教学。张祖健通过组建小型优化的强势课程链、建构强势课程课型、形成新颖整合的课程教学力模式、树立教书育人指标提升教学效果,2008年被评为上海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不仅如此,张祖健还将强势教学课程提升为实研性专业课程,以进一步优化本科教学。而如今,实研型课程模式已经形成一种可扩展和可持续的新型本科课程教学模式,也成为了创造学生可持续全面发展的教学路径。

赵士林以《报刊的四种理论》教学为例,他指出,大类招生的一年级新生比较习惯于规范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也习惯于形象性的思维,因此,对于《报刊的四种理论》中逻辑和思辨表达方式非常不适应。赵士林认为,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辨能力。廖亮在《电视栏目创意制作》这门课中,发现所接触的学生虽有着极强的主观能动性,但需要外界的刺激才能被很好地激发出来。王淑芹也谈到,广告学科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广告教育必须注重实践,课堂教学更应该引入实践因素,以此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赵士林采取了"问题讨论"和"理论联系实际"两条策略来完善教学。首先,确定课程的核心讨论问题,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发言,由老师的点评来增强讨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藉此让理论从"教条"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其次,基于《报刊的四种理论》内容的考虑,他希望把这门课的教学变成一种讨论和探索的过程,所以在很多问题的讲授上都留有余地,不是急着给出规范性的回答,让同学们去总结和回答,当然也允许同学随时就老师讲课中的各种观点提出质疑;最后,老师依然要发挥引导和监督的作用,比如提前布置任务,督促学生认真准备。

王淑芹《案例教学法及其在广告作品评析课程中的运用》则是使用案例教学法来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的特点非常明显,它集教与学的积极性、趣味性、实用性、互动性、时效性于一身。案例教学法实际上是强迫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的方法,假设学生作为实践者从实际操作中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对于广告评析教学而言,案例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展示广告的艺术魅力,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而廖亮讲授的《电视栏目创意制作》教学形式与以往课程有所不同。该课由学院三名青年骨干教师联合授课,每次课程中三名主讲老师全部到场,依据三人各自在电视方面的专长来确定每次上课的分工重点,用学生答辩的方法来给予他们自我阐述的充分空间,也融入教师的现场指导。同时引入业界的专家为课程作指导,还能借此机会将学生输入社会,而往届的学生也积极参与课堂,帮助完善新一届的课堂教学。为了跟上时代发展节奏,教学内容也实时地跟着媒体的变化而变化,教学内容设置重视横向与纵向的关系,将课程自身的前后承续和课程之间的承接关系串联起来。这样的效果是显著的,从2009年至今,这门课累计获得院级奖项四次,全国级奖项三次,学生创意被社会相关单位采纳一次,同时本课程于2010年被批准为上海大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

郝一民以自己的新闻理论课为切入点,提出多年的摸索所总结出来的教学理念,即"树立专业理念,增强新闻意识,提升新闻素养",这一理念的依据是新闻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小新闻大传播的发展趋势与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郝一民认为,自己的课程要能生动地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新闻,能在他们进入媒体后不断地思考什么是新闻,学生的理论素质要提高,新闻意识也要增强,作为老师,要不断地提醒他们带着新闻意识去观察生活和社会。在教学手段上,郝一民说:"课堂上由于学生数量多,互动性太低,而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弥补了这一不足,特别是网络教学的讨论版很有意义。"如此看来,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必要和必需的。

必须看到,本科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赵士林的讨论课上,学生的"自组织性"差,缺乏讨论的自觉性,还不能提出重要的意见甚至挑战老师的观点,案例教学法也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课程、内容、老师和学生。廖亮指出,现有的教学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学院专业设置并不全面,学生可能要身兼数职,也可能因为没有经过专业受训而与目标效果差距较大;课程之间应该做到"联合作业",专业配置不齐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节约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应该加大与一线从业人员的联系,即使有三位老师同时教学,能提供的专业知识仍然有限,但资金的缺乏也让邀请一线工作人员变得力不从心;课时安排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该门课6个学分,课时量难以满足需求,导致很多闪光点因为时间、人数的原因被放弃了,希望能通过小班化制度或课时数的增加来解决;实践教学的制作经费有限,在学生寻找投资和赞助来补贴费用时,也希望学校能提供一部分经费来帮助他们完成创意。

四、新闻传播教育的国际视野

邢虹文则是对美国本科教学实践进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谈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影视专业的教学理念、方法和内容上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我国赴美留学生的人数大幅度增加,而其中赴美读本科的学生则超越研究生人数,成为主流,美国的本科教学实践的模式方法十分值得我国借鉴。以德州大学为例,该校逐步从单纯的教育机构转变为公共服务机构,学校的任务和主要目的是以学习、发明、自由、领导能力、个人机遇与责任感作为核心价值观来改变生活以造福社会,通过"开放"、"参与"、"理解"的教育理念来体现美国本科教学的独特内涵。高等教育的使命和指责是创新教育方法、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美国本科教学充分借助技术与师资力量的有机结合这一支撑条件,日常教学与高科技接轨,网络教学平台成为教学核心,全天候、全方位的进行教学指导,使得美国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课程设计、互动等方面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李建新《对密苏里新闻教育的三个镜鉴》分析总结了密苏里新闻教育对世界新闻传播教育的指导性作用。密苏里新闻教育关于"新闻学院如何定位"上有着一些与我国新闻教育不同的特质。虽然我国的新闻教育已经拥有一套相对完整、完善的体系,但是我国的新闻教学定位依然存在调整的空间。新闻教育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应该教授他们进行合作的能力,学会融合新技术,多平台的进行新闻报道。面对在"新闻学院"还是"媒介集团"的定位过程之中,密苏里的方法是将课堂教学与专业实践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既具有新闻学院的模式和架构,同时也更像一个媒体集团。关于"学术诚信的关键是辅助行动"的镜鉴中,密苏里新闻教育在制度方面十分严格,在处理学术示范方面非常严厉。在制度上,老师有一个对学术不诚实和学术不端行为的报告程序,而处理不诚信行为则毫无回旋余地。密苏里新闻教育的学术诚信制度是建立在对老师和学生同样要求的基础之上,使二者形成了互为制衡的体系,建立起了非常理想的学术环境。在"新闻教育应该有清晰的层次与重点"的镜鉴中,密苏里新闻教育完整的区分了新闻学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教育,设立不同的课程,培养出了具有特色的人才。

比之密苏里新闻教育,我国的新闻教育面临的问题,首先是新闻教育的投入方面还存在着困难,其次我国的教育者对于新闻实践的认知比较窄,再次,我国新闻教育的不同层次教学内容与教育方式尚未真正区分。而通过对美国本科教学实践的借鉴,我们可以创新影视本科教学模式的路径:确立规范化的课程设计体系;强化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中的学生参与;结合课程内容展开,确立学生科研与作业;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环节的应用。

2012/12/30

上一条:影视学院2013年研究生优秀毕业生名单公示

下一条:影视学院2013年研究生优秀毕业生名单公示